社会、工具、媒介物

在研究网络社区的传播效应这个层面上,业内人士出现了将网络社区定义为社会、工具、媒介物三种不同的观点。

社会论的观点着重说明网络社区是人类当前最新型的社会结构在网络上的延续,因为互联网社区中同样存在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个人层次等人类已经比较完善的社会化产物,认为网络社区只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与人类真实社会的差别便是网络社区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存在关系更加的明确,并且也更加容易沟通与交流。并且社会论的最深层意义便是网络社区的商业化,网络社区虽然是免费的,但是它也有成本,并且需要生存,所以如何将这种社会化效力转化为商业效力是社会论的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由于网络社区大多数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以及主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社区也是一种工具,为用户提供便利与服务,所以有人提出了网络社区工具化的这个概念。现在网络社区流行的方法便是将社区的概念镶嵌至一个工具类的网站中去,大多数的网站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比如图片、视频,而这类网站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社区的核心是用户,所以在这类网站上嵌入社区的概念,形成有效的讨论便成了可能,由于这种镶嵌机制的存在,工具配合社区的应用,由此产生了社区工具化的论调。##CONTINUE##

Web2.0网络社区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社区最大的不同点便是以用户为核心,用户既是信息的贡献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信息的接收者,在传播学层面上,原来的5w模式有可能只成为了Y模式,这个Y便是“you”,即用户。时代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了被不可低估的媒介,并且web2.0时代的用户成为了社区主导的核心,所以业内人士纷纷开始研究网络社区的传播效应与新型的传播方法,由此便出现了网络社区是媒介与信息的聚合体的观点,将网络社区作为一个信息的集合体,用户提供和发布信息,用户传播信息,用户接受信息,网络社区成为了一个平台,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无论是哪种观点,社区的实质并不会发生改变,都是以人为基础的社会化分层,这也是从现实社会化过渡到虚拟社会化的一种形式。

时尚──互联网的印象传播

改革开放的一个好处便是改变了以往“万里江山一片绿”的景象,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穿衣风格以及生活方式,从高一点的角度来说便是从团体性的生活方式转变成了每个人都具有非常个性以及明确的生活方式。军装以及大锅饭时代转移至花花绿绿的个性张扬时代,是社会的进步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20世纪一个伟大的发明便是互联网,也有人批评互联网,散文作者伯克茨认为,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的转变会导致语言的枯竭。但是不可否认今天的互联网成为了一种媒介,并且经过发展,虽然有一部分虚假的信息,大事不可否认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主流媒体。互联网作为媒介物,必然是发挥媒介的主要功能──传播,依靠着可视、可听、速度、用户群庞大等优势,互联网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CONTINUE##

时尚的英文为“fashion”,从个人理解的理解角度,时尚其实是一种文化,是不同于别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穿着、品位、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同样的时尚作为一种文化,必然需要传播,否则不为人所知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互联网作为信息的传播媒介,不可避免地会被运用到时尚的传播当中去。但是互联网毕竟是工具,是有它自己的承载限度,所以不可能将时尚的每一个因素全部表现出来,只可能是一部分或者一个角度,我将这种展现成为印象传播。其实时尚在互联网中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印象传播,因为互联网只是一种媒介物,并且网络媒体日益丰富的表现形式对原有的新闻观念带来冲击,网络传播是信息以及状态,而非实体的类似商店、自动贩卖机等实体化的工具。

互联网对时尚的印象传播:
1.传播源──高附加值、不可模仿的文化
时尚是一种文化,互联网是一种传播工具,所以可以单纯地理解这个传播过程中文化就是这个传播源。作为非实体的传播源,时尚文化与实体的传播源最大的区别便是它的状态。时尚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因为是一种趋势、一种流行,随时都有可能改变,可以说时尚就是一种不稳定的波动体。时尚的优势在于它的高附加值,不可模仿性。任何一种奢侈品牌更多的不是在传播它的东西,而是在传播它自己独特的内在气质、品牌文化、品牌内涵、设计定义,这便是时尚的高附加值,品牌的高价值是建立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之中;任何一个时尚品牌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有模仿者或者造假者,这些模仿或者造假有可能对于一般的品牌来说是噩梦,但是对于时尚品牌来说,并不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因为这些的消费者往往具有非常高层次的素质以及品位,能够容易地识别出品牌自己的特点。所以作为传播源来说时尚文化的加载比较容易,这也符合互联网的印象传播这种形式,印象传播无需太多品牌介绍,有时候哪怕一个LOGO、一句广告语足以让其受众理解。


2.传播媒介──交互式和主动式的引导过程
从宏观上来说,这个传播媒介便是互联网本身,作为工具化的传播媒介来说,本身既是媒体也是媒介。微观的拆开这个大的传播媒介,可以发现在这个大媒介中包含着无数细小的传播媒介,如文字、图片、视频、音乐以及2006兴起的web2.0的SNS社区模式。虽然呈现的方式不同,但是作为媒介的一种,其主要功能都是为了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印象传播其实也是一种立体的传播,举一个例子:我想知道什么是Chanel这个牌子,首先我会用google去搜索“Chanel”,可能首先出现的是wiki百科关于Chanel的介绍,这个是第一层次的文字介绍;经过文字介绍之后我会去flickr上进行Chanel的搜索,了解Chanel的相关图片;觉得还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那么就会去youtube观看关于Chanel的视频;最后则会通过facebook上的关于Chanel的group和世界上的网友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这个例子便是互联网印象传播的层次性划分,由浅入深,慢慢地进入某个时尚的“圈子”,去自己的了解度。互联网提供的印象传播不像传统媒体一样是被动式的,互联网的这种印象传播是交互式和主动式的,首先发掘你的兴趣,进而进行引导式的动手,由自己去进行兴趣的了解。

3.传播效果──长期性的植根式的传播角色
时尚的互联网印象传播的效果不像一般的信息那样可以进行非常准确的评估。某条八卦消息的传播效果可能通过搜索引擎收录量或者社区内的讨论量便可以大约地估计出其传播效果。但是时尚由于它的独特性,这种评估方式很难去评定。时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必然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附加值,过多地去追求短期的传播效果其实是对时尚的一种亵渎,网络上的印象传播中对于时尚的传播效果的评定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传播。搜索引擎以及社区讨论对于时尚来说是最低等的评定,互联网对于时尚的印象传播最具有意义的便是一种文化理念的传达以及一种生活方式和品位的提升。由于受到消费能力和个人层次的原因,时尚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被网民所接受,而互联网的印象传播就是在为时尚的传播种下一粒种子,很可能这粒种子的周期是20年或者更长,因为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的培养不是短期就能形成的,需要有一个积累过程。当然,时尚品牌绝对不会去追求短期内的效应,一方面不符合社会发展水平,另外一个方面也不符合品牌的发展规则,任何一个时尚品牌的建立绝对不是10年就可以的,绝大部分时尚品牌建立的时间都比我们的年龄更大。所以在一定范围之内,互联网的印象传播起到的是一种孕育者的角色。

4.传播手段──多面的精准的定位
其实传播手段包含在传播媒介当中,但是由于互联网印象传播的特殊性,所以单独地将传播手段提出来。Nokia目前在主推它的一个以cool为卖点的网站,为此专门做了一则名为《hip-hop起源》的网络广告。不去看广告制作的优良与否,单单从传播手段上来考虑。在发布这则广告的时候,Nokia选择了各大主流的视频网站,如土豆、优酷等,选择这类网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网站的用户基数庞大,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这类网站的用户人群符合这个网站的主题cool,因为视频类网站的用户大多数是年轻人,追求时尚与潮流,以很cool的视频作为宣传方式,使得网站的主题得到了体现,并且更加地容易被年轻人接受。Nokia的这个案例很生动地说明了传播手段的重要性。网络上的信息量庞大,并且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来说很难去进行筛选,所以任何传播手段首先必须做出对于受众的考虑,帮他们进行筛选。时尚人群的概念本来就是一个小众,并且因为互联网还必须筛选一部分,这类时尚用户往往时间不多,但是消费力强,所以必须进行具有吸引力以及快速的宣传,否则就有可能被受众pass掉。所以这里的传播手段是最符合互联网印象传播的一部分,凭借第一印象抓住时尚用户的眼球,达到传播的目的。

作为一种传播形式,印象传播包含任何一个传播过程包含的东西,但是也有所区分,比如传播媒介所没有的交互式和web2.0时代的主动式和贡献式的过程,对于时尚来说互联网因为其独特的传播特征能够以非常立体的形式带动时尚文化的发展和提高。可以将时尚在互联网中的印象传播归结为:
1.层次性。
文字、图片、视频、文化的逐渐深入。
2.交互性。
社区的讨论以及传播,文化层次上的提升。
3.共享性。
个人获得与付出相关的信息,社区内点对点的交流以及点对面的扩散。
4.孕育性。
将时尚的文化植根在受众的意识中,形成长期效应。

时尚作为一种存在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互联网作为人类伟大的发明同样是一种文明,并且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与时尚能够进行长期的并行的联合,交互依存以及发展。印象传播作为互联网传播时尚的一种形式,也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对于时尚的传播永远只会提升。